太極乃出於道家與【易傳】之說,其道滋生萬物、虛納群類,而陰陽和合;剛柔並濟、虛實互應,而變化無窮。【易傳】之後,宋明儒更為深廣之探究,而形成一套深奧的哲學,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,並內化為動觀、貞訂為生命之智慧。

02-25011959
台北市松江路289號608室
週一、三、四 19:00~21:00
週六 10:00~12:00 16:00~18:00
拳架:週六 13:30~15:30
Top
 

陳清平小架76勢(式)

陳氏太極拳向有老架、新架及小架之分

陳氏小架係河南溫縣陳家溝第十五世陳清平所編創,他在原陳氏套路上進行修改,形成了小巧緊湊,逐步加圈,由簡到繁,逐步提高拳藝技巧的練習套路,世稱趙堡架。本次大會所表演之《陳清平小架》,係陳慶華老師根據陳氏小架改編而成,架式緊湊,除了螺旋纏絲勁的運行及開闔、體轉、鼓盪外,更有太極的震足、發勁、縱跳等動作。要求行拳過程儘量採低架練習外,更要求確實把握虛實、開合、起落、旋轉八個字,由這八個字去打拳,即可領悟到太極拳之起承轉合。

基本要領

虛靈頂勁、鬆肩墜肘、含胸拔背、鬆腰落髂、氣沉丹田。

特點

纏絲勁、擖手(楊氏稱推手)、三腰三檔(鬆腰活檔、塌腰合檔、擰腰扣檔)。纏絲的重點在於一體纏絲,一纏全身都要纏,如何纏?第一、「上手、中腰、下足」:上面手纏,手ㄧ纏就到襠,ㄧ纏三個都要纏,稱做一體纏絲。第二、「腿法」:陳式腿法與楊式不同,楊式跨出去為劃弧,陳式腿法的特色用「切」,也就是「管腳」。第三、「直逼中宮」:ㄧ下去就要上來,直逼中宮,直接進到最中間最重要的點。

練拳的步驟

初始要慢練,每個意念、每個轉折點確實到位(見山是山),履足細節並認清每個點的作用,練到每一細節皆不遺漏後速度才能加快。慢練不能停滯,仍要綿綿不斷;快練不能亂(散亂),練到最後再回歸慢(見山還是山),此時作用在於使柔的勁(Q勁)發出來,所以是由慢-快-慢。確記雖是慢鍊,勁仍然要發。

打拳最重要的是樞紐

關鍵在於心,沈靜的心與恆定的心,如鄭曼青大師所說之「內固精神外示安逸」、「心為令」。此外,就是要鬆,但不能垮掉,柔中有剛。當然「步法及身法」就是我們常講八門五步,是很重要的,步法是前進、後退、左顧、右盼(是指眼神,眼睛屬於身法)、中定(定位);步隨身換、身隨眼動。

  1. 上課時段:每週五下午2:30〜4:10、晚上7:00〜8:40、每週六下午2:00〜3:40
  2. 簡介:陳清平小架係由陳老師根據陳式小架改編而成,架式緊湊,除有螺旋纏絲勁的運行,以及開闔、體轉、鼓盪外,更有太極的震足、發勁、縱跳等動作。
陳氏太極及太極功法簡介
陳慶華老師談陳氏太極

問:請老師簡單介紹一下陳氏太極,以及對一個初學的人來講,如何入門?
答:陳氏太極跟任何武術一樣,都要從基礎打起。沒有很紮實的基礎練陳氏太極會比較難入門。楊氏太極之所以能普遍,因為它整個開展起來有體操的味道,而且看起來簡單又美,所以一般人喜歡學楊家。陳家則因本身有開合、纏絲、體轉、鼓盪,還有突發的爆發性等動作,在學習過程中比較辛苦、吃力,對下盤的要求也比較嚴格。下盤的要求是一般武術都要的,沒有紮實的根基,學武術只是空架子而已。初學自然是由簡而易,任何武術應該皆然。太極拳本來就是從陳氏太極出來的。後來傳到楊家,據說,是清朝的高官要學太極拳,才編成一個比較文的拳架。剛開始比較武術的太極,是陳氏太極。

問:如果完全沒有基礎,是否不合適學陳氏?
答:其實,太極拳本來就應該比較需要從陳氏開始學。但陳氏太極不好學,才會像花蓮太極導引中心一樣先上太極導引課,先以相當長的時間做基礎訓練。我編出來的太極導引動作,任何人都可以學。日積月累,一天天下來,你不會覺得進步很多,但學了一、兩年後,回頭再想昔日狀況,就可以感覺得出自己已經進步很多了。我要求學生先學習太極導引,一定要有基礎才可以學陳氏太極。
許多人先學楊氏,後來學陳氏,發現了許多以前無法體會的內涵。太極裡有個心法,是牽一髮動全身,沒有陳氏的訓練,體會不出「一動全動」的感覺,真正的動是身體裡面在動。

採訪與撰文:Alinggo

陳氏太極簡介

太極拳的起源,傳說不一。一說現代所研練之太極拳,都是由河南溫縣陳家溝所傳授而來。陳氏原有太極拳共七套,但傳至今日只有兩套,一套是十三勢,另一套為砲捶,又稱二套拳。陳氏太極拳十三勢亦稱為頭套,經陳有本修改為新架,而稱原來的架勢為老架,後來又經十五世陳清萍修改為小架。至於二套拳砲捶則未經修改,現今傳習的仍為原來的架式。

陳氏太極拳經歷代的研究和改進,由博採眾長到精約而定型,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。陳氏傳至第十四代陳長興時,套拳只練十三勢與砲捶,十三勢柔多剛少,砲捶剛多柔少,並有竄蹦跳躍、騰挪閃戰等動作,補十三勢之不足。從此由博而精簡,並且定了型,是為老架。

基本上,陳氏太極拳老架勢式寬大,間或有竄蹦跳躍、發勁、震腳等動作;新架的架式和老架一樣寬大,但動作比較簡化,減少難度和跳躍震腳等動作;小架的架式緊湊小巧,練成後纏絲逐步加圈,善用抖勁。老架、新架、小架三種拳架在套拳著勢組合上並無不同,僅手法的難易與纏絲之大小與多寡而已,在理法上則完全一致。此三種架式亦無程度上之深淺,沒有先後之分,但兼習之亦無不可。

十四代陳長興將陳氏太極由博而精之時,直隸省(今河北)永年縣人楊露禪於十餘歲時(距今約一百五十餘年)前來從陳長興學習陳氏太極拳老架,學成後返回原籍傳授太極拳,之後並受推薦在北京教學,清廷的親貴王公貝勒等學習者眾,不久又擔任旗營武術教師,因而名氣很大,此即是現今的楊氏太極。

楊露禪把太極拳原來的發勁縱跳震足等較難的動作刪去,成為一種動作柔慢的太極拳架式,練法簡易容易接受,又具健身功效,因而傳授日漸推廣,現今流傳的太極拳,大都是楊家的架式。太極拳另有吳家、武家、郝家、孫家等,也都是從陳家太極十三勢演變而來。

太極拳之所以能療病保健,且能有巧妙的技擊功夫,主要是因為太極拳是以纏絲勁為核心,這個纏絲勁的功夫是河南溫縣陳家溝所獨創。陳氏太極拳纏絲勁的運行,是依循人體經絡線路,因而能暢通血氣、增強體質,達到療病保健的功能。此外,纏絲勁的運行是螺旋形弧線運動,他的作用是可以把外在的壓力因旋轉而落空,太極拳的術語稱為「化」,甚至還可以同時牽動對方的重心而乘勢反擊,術語叫做「發」,所以能夠達到高度純熟的境界。

資料整理:stephane

各式太極功法
  • 【太極導引功法】
    引體功法,是將身體的九大關節,腕、肘、肩、頸、脊、腰、跨、膝,踝予以著意旋轉,而帶動全身筋骨、肌肉、經絡、內臟的屈伸蠕動來達到週身血脈通暢,消除瘀結,自我按摩的健身功效。導氣功法,是將傳統的氣功養生密法加以精簡,落實在呼吸、吐納的深、長、細、慢、勻中,採擷無窮盡的浩然之氣,配合丹田的內轉一張一縮下,隨意念的督導而氣貫四梢,滋補涵養全身的氣機,進而達成養生的目的。
  • 【太極拳基礎功法七式】
    雙併旋轉 雙分旋轉
    垂直升降 旋轉升降
    弧線升降 跌岔升降
    蹲馬步
  • 【太極導引前六式——導氣功法】
    呼吸以踵 南北拉極
    氣機交替 推手舒展
    引腕彎腰 抱元守一
  • 【太極導引後六式-引體功法】
    旋腕轉臂(正式)
    旋腕轉臂(隅式)
    旋腰轉脊 通臂旋轉
    旋踝轉胯 三旋合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