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乃出於道家與【易傳】之說,其道滋生萬物、虛納群類,而陰陽和合;剛柔並濟、虛實互應,而變化無窮。【易傳】之後,宋明儒更為深廣之探究,而形成一套深奧的哲學,以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,並內化為動觀、貞訂為生命之智慧。

02-25011959
台北市松江路289號608室
週一、三、四 19:00~21:00
週六 10:00~12:00 16:00~18:00
拳架:週六 13:30~15:30
Top
 

功法介紹

十六式太極拳

《十六式太極拳》為陳慶華老師創編,以太極拳十三勢的『五功八法』,八個發勁的法門和五種步法為基礎,楊式太極拳的風格,『鬆、柔、慢、勻』,來達到行氣、練體、養身的效果。

太極基礎功法

太極基礎功法,重點在於『開關達節,強筋壯骨,疏通百脈』,用意念來帶動身體的每一個關節,轉動骨縫的肌腱韌帶,疏通筋結,以恢復身體筋骨的強度、彈性、韌性、抗壓性、抗拉性、延展性,來保健身體。

基礎棍術

棍為中國古兵器之一,屬長器械。棍之本意可通棒,「棍術」一詞是指使用棍棒之技巧,主要用於技擊格鬥,是拳術的延伸,可進一步提升筋骨肌腱強度,在身體靈活變換,肢體的自我調控上,亦即自身感覺統合能力會有很大的增進。

松與風

陳慶華老師,以導引藝術功法為主軸,結合陳氏太極拳法之剛柔並濟、虛實相應的精髓,編創《松與風》舞台作品,以意念帶動能量,以能量催化出身形,緩慢柔和輕頴不斷的與自己身體內在情感交融。

陳清平小架七十六式

陳氏太極拳向有老架、新架及小架之分,陳氏小架係河南溫縣陳家溝第十五世陳清平所編創,歷經各大宗師體悟、創新、整編,而有不同的面貌呈現,太極拳的所有經、論、理法都是一貫的,如何來詮釋與訓練則各有專精。

意象太極功法十三式

歷經太極基礎功法訓練為基底,延伸以意導氣,以氣運身,編排十三個勢子,透過『起、承、轉、合』的拳理,連綿不斷的肢體動作,充分呈現鬆、柔、慢、勻,圓中有圓,圈中有圈的太極拳精蘊。

心武

民國98年,為助建創世基金會清寒植物人安養院—台東分院,中華意象太極文化協會陳慶華老師特以新編作品《心武》在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演出,以心御武,舞、武的肢體交疊,經由心、意、氣、形的路逕,以如漩渦般纏轉張力,使得點、線、面、整體,處處含蘊著源源不絕的能量。…

海神之歌

海水即使柔軟安靜地湧動,瞬間亦可產生巨大的爆發力。《海神之歌》以海洋時而深沉寬濶、時而翻騰洶湧來詮釋太極「闔辟動靜,柔之與剛」的原理,作品中以開闔、延伸、纒轉等動作,強調「剛而不滯,柔而不弱」的自我修錬,藉以蓄積身心能量。我輩可從中領略到,身體,即是自己的道場,進而在生活中追求身心平衡。

鐵扇拳

扇子 – 最早有關扇子的資料是來自於堯舜時期的儀仗,是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,後人將扇子輕巧實用美化,進而作為舞蹈藝術的表演,鐵扇拳的發展緣由及創編者,已無從考究,因緣際會下我從一位退休老師處,學得整套架勢,也流失了拳譜名稱,幾經重新研究拳勢應用,與外形感覺,盡量保有原創者的招勢,整編成目前套路,企望它保有武術實用與肢體動態運轉之美。

107年武術運動大會花絮之海神之歌
《祈與盼》向太極大道頂禮

太極拳的修煉,不但要強健體魄,更着重以武修德,處理日常生活雜念,達到駕馭身心、發揮潛能之境界。中華意象太極文化協會陳慶華老師2019年新編作品《祈與盼》,重點在於體現太極功法精髓—-立身中正,心靜體鬆。以神凝氣斂、緩慢沉穩的動作,柔和轉換,意勁不斷,強調以心御武、以武伏心的互運原理,詮釋太極大道從容磅礡之氣。

本作品特別搭配十九世紀義大利貝里尼著名歌劇《聖潔的女神》音樂,對照歌劇中主角在戰爭期間面臨國家存亡與愛情糾葛的衝擊與折磨,最終征服內心重巒疊嶂,毫無畏懼地走向犧牲自己保全國家之路。這也呼應本作品《祈與盼》傳達另一意涵,即每個人的心,才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戰場。

太極大道,博大精深,放之四海皆準,實為我輩立身處世之則。太極拳大師陳鑫著作《太極拳圖說》開宗明義:「學太極拳不可不敬」,我輩初習太極,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唯有透過不斷修煉、修養,藉由「我練拳,拳煉我」,方能體悟太極在生活中之運用。

請輸入文字

天祭

 

華夏民族自古就有“敬天法祖”的信仰,在華夏先民眼中,天地哺育眾生,

祭天是古代出於對天的敬畏,為了戰爭、祈谷、祈雨等與農業相關的祈求,而對天帝之原始崇拜。祭天儀式是人與天的交流形式,歷代王朝都由天子親自主持祭天儀式,祭天的祭壇一般為圆形, 寓意天圆地方。

表演舞碼以祭天為主題,以高低二個圓形做不同層次的表現, 意喻將成果貢獻給天,做為對天滋潤萬物的一種報答